推进福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18日 15:00 福建省林业局改革发展处四级调研员伍清亮同志就“推进福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与各位网友进行在线访谈,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
- 时间:2022-11-18 15:00-18:00
- 嘉宾:福建省林业局改革发展处四级调研员伍清亮
-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省林业局门户网站,参与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福建省林业局改革发展处四级调研员伍清亮同志,就“推进福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接受我们的在线采访。首先,欢迎伍清亮同志的到来。 -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有机会通过“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
福建是竹业大省,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请您介绍下我省竹资源情况。 -
我省是竹业大省,现有竹林面积1819万亩,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13.8%。按品种,主要有毛竹、麻竹、绿竹、苦竹、雷竹、茶竿竹、黄甜竹等,其中以毛竹居多,有1686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92%。按用途,以材笋两用竹为主,面积1252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69%;材用竹387万亩,占21%;食用竹112万亩,占6%;纸浆竹、景观竹等其他竹类面积68万亩,占4%。建瓯、永安、沙县、顺昌、武夷山、尤溪等6个县(市、区)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竹子之乡”。 -
刚才,您介绍了福建竹资源情况,那给我们介绍下福建竹资源整体利用情况。 -
近年来,我省竹加工已由传统的竹拉丝、竹条、竹胶合板向重组竹板材、竹炭、竹家具、竹工艺(日用)品、竹纤维浆纸、笋竹食品、竹化工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迈进。竹家具、竹厨具、竹集成材、竹地板、竹炭、竹笋加工等走在全国前列。全年生产过程超过400万吨竹粉下脚料也被再生利用,用于加工生产竹人造板、竹炭和种植竹荪等,实现了竹粉、竹节、竹梢等三剩物全部“吃干榨尽”,三剩物加工企业产生的热能供应给加工企业循环利用,资源利用率达100%。竹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到科研、创新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初步显现。政和竹茶具占全国市场份额70%。全国60%的精品竹筷胚、60%的一次性竹筷、90%的手工艺竹刀叉勺出自邵武。永安是全国最大竹胶板生产基地,是全国乃至全球竹集装箱底板主要生产地之一。 -
福建竹产业产业链完善,起步也早,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近几年福建竹产业发展有什么成效。 -
近年来,我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殷殷嘱托,实施“以二促一带三”发展战略,持续做好竹文章。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2022年3月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等十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竹产业健康发展。2021年全省毛竹林面积(1686万亩)、竹业从业人员数量(近30万人)、出口创汇金额(超过8亿美元)3项指标继续居全国首位,竹产业总产值831.4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现有各类笋竹加工企业2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笋竹加工企业超过300家,2021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5家),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北交所首家上市闽企,解决工人就业近30万人,带动150多万名竹农增收致富。 -
刚才您提到,竹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竹产业对福建生态省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在生态效益方面,2021年全省消耗竹材9.62亿根,相当于替代了930万立方米木材,少砍伐156.3万亩森林,有效实现了“以竹代木,保护生态”。同时,竹材也是替代塑料的生态环保材料。在经济效益方面,竹子3年成材,每年出笋、产竹,且不受砍伐限制,经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亩年均收益达1000-2000元,竹业成为广大林农增收致富的优选项目。在社会效益方面,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以永安、邵武、政和等山区县(市)为例,2021年竹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从业人数分别为2.29、2.1、2.4万人,占当地未外出务工劳动力的16.7、13.4、28.3%;竹业税收分别为8465、3000、3006万元,占全县(市)工业税收的16、12.7、34.7%。 -
福建竹产业产值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但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失等,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吧!给我们介绍一下。 -
正如您所言,福建竹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是面对新情况形势,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2021年竹产业总产值产业结构看,一产218亿元、占26.2%,二产578亿元、占69.5%,三产35亿元,仅占4.3%,三产比重太小(四川竹产业三产比重达34%、浙江达23%)。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够。全省2300多家笋竹加工企业,规上企业仅300多家,产值上1亿元的也不到100家,规模普遍偏小,且有关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健全,带动性不强。三是竹子砍伐成本高。目前砍竹、运输下山的直接成本接近350元/吨,毛竹价格也就550-650元/吨左右,竹农收益有限(毛竹收购价格近二十年几乎没涨、甚至还跌),影响竹农培育丰产竹林积极性,也导致竹原料供应不稳。 -
针对竹产业存在的问题,省林业局有什么对策措施? -
刚才提到,今年3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林草局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福建省林业局等十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标准创建、品牌创设,创新竹科技、弘扬竹文化、保护竹生态、发展竹产业,构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构筑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加快实现竹资源大省向竹经济强省转变。 《通知》指出,要从加强竹林生态保护修复、着力建设丰产竹林基地、扎实推进笋竹精深加工、聚力发展新产品新业态、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竹产品国际贸易、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做大做活竹文化产业等八大举措着手解决制约福建竹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坚持“以二促一带三”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业态发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延伸笋竹精深加工产业链,进而带动丰产竹林培育,做大做活竹三产。同时,明确强化投入机制、强化金融支持、强化管理服务、强化宣传引导等四个强化加强保障。力争到2025年,全省竹林面积稳定在1819万亩(其中丰产竹林面积850万亩),建设竹山道路5000公里,竹产业总产值超1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
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此次访谈,提出了一些问题,下面我们选择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请您给予解答。 -
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我很高兴回答大家的问题。 -
省林业局等十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出台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有什么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
《通知》在六个方面,有新的创新和突破。一是突出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竹林水土保持,对坡度大、土层薄、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山地,以及村庄农舍后背山、存在地质灾害危险的地段,稳步有序开展退竹还林。二是突出强化科技支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国家级、省级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支持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省级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三是突出支持文化创意。鼓励建设竹文创基地和竹产业特色村,保护竹传统工艺,支持举办竹文化高峰论坛、竹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竹博览会展等活动。四是突出促进绿色循环。强化笋、竹加工废弃物利用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种植培育、加工利用等循环链接。探索推进竹林碳汇开发管理机制创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建设。五是突出产业用地保障。在竹产区就地就近建设竹材和竹笋收集、堆放及切段、剖分、拉丝、竹笋剥壳等不产生废气、废水的物理分解场地,涉及使用林地的纳入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用地范围。对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笋竹精深加工项目,给予用地专项支持。六是突出财政金融支持。2021-2025年,省级以上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各地创新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设立竹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各类创业投资、私募基金投资竹产业。将符合条件的竹林培育,按规定纳入森林抚育补助等范围。对于符合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要求的竹质建材、竹家具、竹制品等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
感谢伍清亮同志,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福建竹资源情况、竹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下一步的措施。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