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来源 :泉州市林业局 时间:2015-01-06 15:54 浏览量:
       今年来,我市林业工作在省林业厅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突出生态市和“森林泉州”建设目标,紧扣生态和民生两大主题,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创新载体,突出重点,造林绿化成效明显。继续开展“四绿工程”和义务植树活动,扎实推进“森林泉州”建设。全市完成造林绿化10.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8.3%;参加义务植树445.5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410万株,占计划任务103.5%,设立义务植树基地62处、面积6407亩。主要抓好“五个突出”:突出载体创新。结合实际,创新项目载体,抓好绿色屏障示范片、乡村风景林、林苗一体化、森林近自然经营、红树林和油茶等林业示范基地建设。完成绿色屏障示范片4000亩,乡村风景林30个,红树林补植修复1000亩,油茶示范片5100亩。突出工作重点。实施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重点区位稀疏林分、茶果园补植修复和珍贵用材树种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9840亩,重点区位稀疏林分造林15200亩,茶果园补植修复8200亩,珍贵用材树种造林4339亩。突出苗木保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培育名贵树种和优良乡土树种苗木,优化树种结构,全年共培育珍贵乡土树种320万株,容器育苗453.5万株,保障造林绿化需求。突出工作督查。市政府开展重点林业工程督查和造林绿化“回头看”,督促各地落实造林进度、提升造林质量。建立林业工作督导制度,市局处级领导带队挂钩联系各县(市、区),针对阶段性林业工作重点开展督查指导,有力推动任务落实。突出巩固成果。编制年度森林抚育实施方案,抚育幼林15.8万亩、封山育林48.7万亩;推行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化管理,将抚育管护纳入承包合同重要内容,确保造一片、管一片、成一片。
       (二)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创森”工作扎实推进。泉州市、安溪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全市省级“森林城市(县城)”达到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国家评审。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领导小组,提出“三城同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目标,落实部门责任。加大投入。“创森”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0818万元,建设城市片林39.5万平方米,省级绿色示范村庄12个,新增绿色通道202公里,完成“四绿工程”造林6.9万亩,“四旁”等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3.9万株。文化引领。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在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社等开辟“创森”宣传专栏,报道林业典型做法、先进事迹38条,刊登“创森”杯参赛作品28期;积极参与第二届福建省树王评选,永春县观山村圆柏获得第二批福建“树王”称号;开展市树市花宣传和摄影比赛,制作创森专题宣传片,印制创森宣传画册;新建“东亚文化之都·宜居森林泉州”宣传廊1处。
       (三)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林业改革持续深化。企业融资方式有新突破。南安市成立全省首家民生银行花卉金融合作社,创新授信机制,解决花农、个体、企业贷款难题,100万元以下贷款额度由合作社担保,合作社社员都可以授信贷款;永春县与邮储银行合作推出“花卉专项贷款”项目,由县花卉协会作担保,手续简便,根据征信资金扩大10倍给予放贷,解决了花农长期以来季节性资金周转难的问题。林权制度改革有新举措。开展非规划林地林权发证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盘活资产、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途径。推进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新增林权流转93宗、面积2.2万亩;办理林权证抵押59宗、2.1万亩,发放贷款8390万元;鼓励业主参加森林综合保险,已理赔259.12万元。召开全市桉树主伐皆伐改择伐现场会,积极引导林农转变林木采伐方式。林业专业合作社有新成效。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发展,新增专业合作社21家(累计494家),新创市级示范社10家(累计22家),省级示范社1家(累计4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
       (四)龙头引领,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关注传统产业,重点扶持发展林下经济、花卉苗木、设施林业等新兴产业,引导民间资本转投林业企业,林业产业 取得进展。壮大林产品加工业。中国香都·永春达埔正式获批,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制香基地。推荐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市农办推荐15家林竹、花卉、中草药企业为市级农业产业促进计划龙头企业。大力推进设施林业。抓好4个省级现代花卉项目县建设,新增花卉种植面积7000亩,累计5.8万亩,花卉产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其中铁皮石斛、金线莲、黄花远志等药用花卉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年苗木生产能力达6000万株,年产值达10多亿元。建设以毛竹、油茶为主的设施经济林2000亩,通过采取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措施,平均每亩产值增加30%以上。扶持林下经济发展。评选2014-2016年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4个,新增林下经济面积8700亩、累计136.25万亩,产值19亿元,带动11万户,户均增收5千元。初步形成以铁皮石斛、中草药为主的林下种植,以林下养禽、养蛙为主的林下养殖,以竹笋加工、油茶籽加工为主的林下采集加工,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森林景观利用等四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服务企业方式。建立“泉州市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微信群和泉州花卉企业微信群,开通种苗花卉网,及时发布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林业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活动,“9.8”投洽会对接项目4个,花博会获奖牌38个;新增林业外资项目7个,投资总额同比增加6488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增加606万美元,实际到资增加1676万美元。
       (五)加大执法,惩防并举,资源保护不断强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开展林地资源管理自查,认真抓好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排查违法违规占用林地218起,面积57.0105公顷。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实施德化、晋江“占补平衡”试点,启动“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工作,严格坚守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占用定额“两条线”。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继续推进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开展生成公益林补充基地试点,从重要区位商品林中补充生态公益林244.13公顷。强化森林火灾防控。落实《福建森林防火条例》,全市发生森林火灾24起,森林火灾受害面积151.4公顷,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推进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晋江市新建专业扑火队伍1支。建设护林员智能定位管理系统,强化对2224名专职护林员管理。完善护林巡山队伍建设,永春县成立了县级巡山队,安溪县成立了镇级巡山队。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大对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2.0‰,无公害防治率100%,测报准确率95.38%,产地检疫率100%,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均超过或达到省控指标要求。强化打击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查处森林火灾专项行动”、“春季一号”、“眼镜蛇二号”、“2014天网行动”等严打整治行动,共查处各类案件709起,其中刑事案件60起。重点加大对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办力度,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方,震慑一片,有效遏制和减少森林火灾案件的发生。做好林区综治维稳和山林权属纠纷调解工作,林区秩序总体平稳。
       (六)项目带动,创新推动,科技兴林取得实效。推进标准化建设。参与起草国家《中国珍贵稀有濒危野生动物认证养熊场符合性规范》、省《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抓好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区、项目)的实施,溪白濑林场“福建柏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完成标准示范区建设1000亩。加强科技项目推广。今年来,11个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获得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泉州市科技局的立项扶持,其中“纯种芳樟良种推广示范”被确定为2014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与利用”等6个项目获得省厅立项扶持,“相思类树种栽培试验研究”等4个项目获得市科技局的立项扶持,3个项目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建立福建柏、优良相思、纯种芳香樟、檀香与降香黄檀混交等一批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油茶丰产示范基地5100亩;在南安、德化、洛江以及南安五台山林场等地建立“纯种芳樟良种推广示范基地”、“檀香与降香黄檀混交集约化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优良相思丰产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持续开展“一项目一调研”活动。鼓励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林业科研、项目攻关和科技推广,筛选实施科研项目17个,调研课题17个;开展学术论文交流活动,共征集到优秀论文50多篇,林业科技人员在各级林业科技刊物上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0篇。强化植物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持续开展楝叶吴茱萸、山乌桕、秋枫、福建山樱花、青钱柳、沉香、红豆树、降香黄檀等优良乡土树种苗木培育,白濑林场福建柏种质资源库等3个良种、罗溪林场的黑木相思和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白掌新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引导花卉企业在安溪湖头山都村利用流转低产低效茶园经营权,建立鲜切花基地100亩,填补我市没有鲜切花基地的空白。探索近自然经营试点。采取“站场协作”模式,机关科站和国有林场联合开展森林近自然经营和林苗一体化项目试点,实施近自然经营试点1708亩、林苗一体化项目2357亩,积极探索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新途径。
       (七)严格管理,依法行政,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抓好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林场解决饮水、道路、工区危旧房改造等困难27件;落实“四风”方面具体整改措施31项、专项整治项目6个,实施为民办实事重点整改项目2个,已全部整改到位。推进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建设,修订完善制度6项、新建制度3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定惩防体系建设规划,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纠风工作,2013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综合成绩居全市参评部门(经济和社会管理类)第二名、绩效考评公众评议居62个市直单位第四名。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积极申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并列入备选名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泉州林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林业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比如,生态状况总体改善,但生态景观质量亟待提高,特别是新建高速、铁路沿线的生态景观改造提升难度较大。资源保护与建设开发矛盾比较突出,稳定森林覆盖率压力较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不多,示范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现代林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形势仍比较严峻,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新年度的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将造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打造宜居宜业“森林泉州”。一是科学安排明年营造林任务。下发《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15年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的通知》,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强化工作督导,督促各地尽快进行规划设计和招投标工作,提早做好春季造林准备。呼应基层意愿,将造林工作融入社会事业发展全局,把7240亩森林生态景观提升与森林公园建设结合起来,把沿海防护林断带修复补植和湿地红树林建设与晋江洛阳江流域整治结合起来,把乡村风景林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山脚田边防火林带建设与农村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把“三沿一环”重点区位林分修复和含茶果园套种、低效低产林分改造结合起来,把珍贵乡土阔叶树种造林和桉树纯林改造结合起来,增强林业工作活力。二是大力实施森林经营工程。强化森林抚育,突出抓好近3年新造林地的抚育管护,提高成活率、成林率,巩固造林成果,增加森林蓄积量,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继续抓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试点,加大中幼林抚育间伐力度,扭转“重造轻管”的现状,切实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对水土流失区、水源涵养区实行封山育林,利用近自然经营方式促进森林正向演替,恢复地带性植被和物种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推广桉树主伐改择伐经验,推动采伐方式转变。三是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实施“五大工程、三大计划”(即“四绿”示范工程、桉树纯林改造工程、沿海防护林提升工程(含红树林种植)、退耕退茶还林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国有林场近自然经营计划、低效低产林分改造计划、珍贵树种进城入村计划),在打造一批示范亮点的同时,对生态脆弱部位进行修复提升,营造复层林、混交林,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森林景观效果。
       (二)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按照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目标的要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大力发展兴林富民产业。积极申报并组织实施好设施花卉、现代林业、林业科技示范推广、木材战略储备、竹业、油茶等项目,发挥好项目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落实扶持花卉苗木、竹业、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完善花卉苗木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社会消费需求,应用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引导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对铁皮石斛、金线莲、中草药等林下种植业的扶持引导,合理发展林下养殖业,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业,新增“森林人家”20家,实现“不砍树,也致富”。鼓励引导林下经济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引导产业集聚。加快推进森林认证工作,鼓励和引导30家林业企业开展森林认证和创品牌工作,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提升林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三是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履行监管主体责任,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持续开展“七打七治”等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确保林区的安定、稳定。
       (三)切实加强资源管理。坚持营造林和资源保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格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抓好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收尾工作,落实整改措施,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总结国家林业局近年来对泉州林地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经验,继续开展疑似林地占用和林木采伐图班的自查和整改,严格林地管理。科学编制“十三五”森林采伐限额,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和对执行采伐限额的监管,树立正确的导向,依法严厉打击乱征滥占林地行为。强化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湿地、自然保护区、“三沿一环”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守4条林业生态红线。二是强化林业“两防”工作。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强化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全面提升灾害防控能力和水平。一方面,要打牢基础,落实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加快基础设施、专业队伍建设,强化预警监测,重点抓好护林员定位监测系统建设和森林消防指挥系统建设,积极争取福建晋江流域上游重点生态区位松材线虫病防御项目和泉州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将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列入国家项目;另一方面,要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确保完成1万亩林分改造和5万株松枯死木清理任务。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森林公安、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湿地、野生动植物、林地等专项打击行动,加大森林火灾案件查处力度,切实有效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四)持续深化林业改革。一是完善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综合保险等配套改革,扎实推进永春非规划林地确权发证试点,提高业主和林业企业投保覆盖面。加大对新型林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的扶持和引导,开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分类经营调研,进一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总结推广德化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林权交易平台的经验,探索森林资源收储、流转、抵押贷款的有效途径。二是提高项目运作意识。抓住和用好林业改革发展的新机遇,科学编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大林业项目储备、申报和争取力度。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自然保护区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投入。科学安排林业资金和项目,逐步完善林业项目申报制和林业重点工程绩效评估机制,确保林业资金安全运行和使用效益。
       (五)大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科技兴林、人才强林步伐,不断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夯实基础。一是加强科技创新。紧紧围绕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组织林业科研,重点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新品种选育、重大病虫害防治、丰产技术探索、森林科学经营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以林业科技的新突破带动林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二是强化科技推广。着力加强科技示范和技术服务,加大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和学术交流,推进林、科、教,产、学、研有效对接,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12个国有林场、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推广示范基地,加大推广示范力度。三是加大人才培养。继续开展“一项目一调研”活动,营造科研创新和创先争优氛围,在职称评定、专家推选时着重向实践成果突出的人员倾斜,引导林业科技人员扎根生产一线、创造工作实绩。
       (六)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巩固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和林业部门形象。一是强化部门服务。以服务泉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重点,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抓好重大项目保障工作。推进晋江、德化林地占补平衡试点改革。规范优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理清行政权力清单,加强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林业服务对象的监管。二是落实依法行政。把严格依法行政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加强教育管理,着力提升林业队伍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严格按程序、按规矩办事,确保行政行为合法、合理。。三是强化自身建设。扎实推进林业站标准化建设,改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办公条件。大力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技术在林业生产、管理领域广泛运用。四是抓好队伍建设。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完善长效机制,推动作风持续好转,树立林业干部良好形象。抓好机关党建和群团组织工作,增强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成效。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基层林业站、森林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