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泉州市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和具体项目抓手,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今年8月,市林业局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一、今年来主要工作
(一)持续推进林业改革发展
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林业改革发展暨市级林长会议,先后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持续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林改创新试点项目16个,支持基层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建立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信息与森林资源数据共享机制,创新林权流转模式,探索开展“国有林场+村”、“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流转新模式。德化县大铭乡开展集体林权综合改革试点;惠安县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由国有企业采用租赁或赎买等方式流转6个乡镇10万亩集体林地。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创新绿色信贷支持机制,市林业局分别与泉州银行、农信社泉州办事处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泉州银行成立4家林业特色支行,设立林业经济专项信贷额度,未来5年内,泉州银行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林业发展;农信社每年单列20亿元信贷额度,创新推出“福林·青山贷”“泉林卡”等产品,对300万元以内的符合各行社风控要求的林业经营主体给予免抵押授信额度,今年来已为全市林业企业、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等发放贷款20多亿,为我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三是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出台《泉州市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泉林〔2022〕29号),实施“442”工程(建设四个战略储备库、四大保障基地和两支队伍),规划绿化苗木基地规划2590亩,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要作用。实施永春碧卿、安溪丰田现代国有林场试点,推进永春碧卿国有林场林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种质资源库等重点项目,有效提升国有林场发展效益。
(二)持续抓好国土绿化美化
一是科学造林绿化。市绿化委出台关于科学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全市完成造林绿化7.3万亩,占年度任务6.53万亩的111.8%;建设乡村公园35个、乡村绿化提升70个;完成森林公园改造提升10个,完成森林步道建设61.7公里。策划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泉州市海峡西岸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已完成方案编制,两个项目预计可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超3亿元;积极申报2022年-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等项目;牵头推进“三山一线”(大坪山、桃花山、观音山、山线绿道)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打造中心城市景区;实施“绿满泉城”三年行动,开展城中山、城周山等重点区域的林相改造和提升。牵头研制的省地方标准《珍贵树种林下造林技术规程》获准发布实施,并推广应用在松林改造和桉树改造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二是深化绿色创建。以实施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17项工程建设为重点,巩固泉州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国家级森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开展市树刺桐推广种植研究,完成省、市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建设育苗试验地1500平方米。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义务植树,带动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参加义务植树531.5万人次,植树1697.8万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上线活动次数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发放义务植树电子证书2632本。开展“3.12义务植树节”抖音作品征集活动,收到抖音作品291件。组织全市24株千岁古树专题系列宣传报道,对5株省一级古树进行抢救复壮。三是加大生态宣传。开展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等主题宣传,联合主流媒体策划“最美林业人”主题宣传。深化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建成森林生态文化示范点12个、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示范点18个、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示范点20个。结合海丝文化宣传和海丝遗存保护,实施“古驿道+”保护修复项目,修复保护古驿道50.5公里,打造古驿道示范段12公里,以古驿道串联沿线的古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景观资源,让古驿道焕发出新的活力。加强森林康养产业培养,新获评获批省级森林养生城市1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
(三)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监管
一是用好一个抓手。推深做实林长制,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管理体系,相继制定出台六项配套制度,设立各级林长4179名,设置林长公示牌2412个,划分2325个管护区,配备护林员1573名,实现林长制全域性覆盖、网格化管理。今年来,市县两级林长巡林70人次,召开林长会议15场次、林长专题会议23场次,发布林长令6个,一些久拖未决、事关长远的林业问题得以解决。推进“林长+法院院长”“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等机制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长河长协同共治机制,实现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加快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利用无人机、监控设施、卫片等现代化手段加强资源监管。因地制宜开展林长制示范村、示范林场、示范乡镇等的创建。二是推进两大行动。推进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市政府成立由蔡战胜市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由林业、资规、生态环境、海洋渔业、水利等部门组成的挂钩督导组,实行“一日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相关县(市、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提前完成19061.42亩除治任务。推进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清零”行动。三是完善三项机制。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基础上,完善市级生态补偿机制,市级财政对区划界定的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助提高到每亩4元;将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纳入市级财政补助,每亩补助1元,累计下拨中央和省、市级森林生态补偿补助资金13893.84万元。完善森林防火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强化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全市森林防火态势平稳,林区保持安定稳定。完善松材线虫病防控机制,全面推行松材线虫病3-5年防控绩效管理,对重点乡镇实行综合整治,常态化开展检疫执法检查,强化部门间和区域间联防联控。全市实施松林防治性改造提升16.21万亩,我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经验得到省林业局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全省(霞浦)松材线虫病防控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市林业局获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特别贡献奖”。
(四)持续培育绿色富民产业
一是紧盯大局强化服务。牢固树立“经济小部门、彰显大作为”工作理念,全面“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全市林产业种养采集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 一企一策促发展”专项行动和“局长走基层”、“访龙头走百商谋项目”等活动,坚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成功签订“泉州清境桃源森林康养旅游度假项目”和“永春花卉苗木数字产业园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26.4亿元。二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对接省上“五个千亿”产业布局,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27722.91万元、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920万元,扶持花卉苗木、油茶、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林产品精深加工,让绿色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新增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3个(德化县、永春县、南安市),林下经济重点乡镇4个(德化县水口镇、永春县下洋镇和南安市乐峰镇、向阳乡),全市新增林下利用面积1.2万亩。三是扶持龙头品牌发展。积极推进设施花卉产业园和花卉数字产业园建设,继续抓好德化国宝竹木加工园区和永春达埔香产业园区等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永春香产业园),地理标志产品两个(德化茶花、南安蜂蜜),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德化油茶),福建名牌农产品品牌4个(香业、茶油各2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3个(香业3个)。拥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家。开展林业企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落实工作,核实林业企业纾困贷款27家,纾困贷款资金需求4900万元。
(五)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顺利完成局机关党委换届选举。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力弘扬“晋江经验”、谷文昌精神、“洋林精神”,深入开展“三提三效”活动,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深化‘双创’活动 助力‘四库’建设”案例获第五届泉州市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只此青绿 共美共富》荣获“喜迎二十大——泉州市机关党建新成就”短视频十佳作品,局机关党委获得优秀组织奖。二是助力疫情防控。“3.13”疫情发生后,局党组闻令而动,尽锐出战,按照市防控指挥部部署要求,先后选派2批76名林业干部下沉丰泽东美社区和晋江英林镇、陈埭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下沉一线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队进驻封控区长达33天,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得到驻点所在地和辖区群众的普遍“点赞”。三是全力保障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修订印发了《泉州市林业局审核审批工作规程》,进一步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调整增设“即办件”3个,即办件占比达85.4%;压缩审批时限25个事项,共减少94个工作日;减少10个事项申报材料共计31项。目前授权审核审批窗口41事项已全部实现“一趟不用跑”。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主要实施“八大工程”“五大行动”。
(一)持续实施实施“八大工程”
立足实际,对接省上,完成年度造林绿化5.69万亩。一是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启动泉州市海峡西岸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加快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结合互花米草除治,保护修复红树林0.9万亩。二是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进“三山一线”项目建设,实施观音山周边景观改造0.22万亩,打造桃花山城市型风景区。完成“三沿一环”重点区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5万亩。强化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面积保持在340万亩。三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重要湿地保护修复。抓好林业防灾减灾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森林防火保护支撑体系建设项目。统筹实施防火道路与防火隔离带建设,构筑森林防火屏障。四是实施城乡绿化和绿色通道工程。继续推进“三个百千”绿化美化工作,逐步完善森林步道、生态廊道等建设,形成串点连线成网的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森林步道60公里,完成两高沿线等绿色通道林相改造0.4万亩。五是实施商品用材林工程。加强森林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珍贵用材树种培育等项目,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1.2万亩,珍贵用材树种造林1万亩。六是实施竹业花卉与名特优经济林工程。大力发展以草药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继续扶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花卉、高端造型苗木;继续推动油茶等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建设丰产油茶林(新造和改造)1.45万亩。七是实施林产工业工程。发展壮大省级以上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320亿元,新增福建省著名农业品牌1个,市级知名农业品牌2个。八是实施森林旅游工程。培育“生态+”旅游新业态,推进戴云山省级森林步道建设,依托自然公园、森林村庄等,培育创建一批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人家,实现生态创建全民共享。推荐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30个,生态旅游产值力争达1亿元、新增参与自然教育30万人次。
(二)深入实施“五大行动”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政策文件的落实,及时总结推广16个改革创新项目成果,打造林改“泉州样板”。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集体林地管理新模式,持续聚焦“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开展“国有林场+村”、“国有林场+集体林场”和林业国有企业流转集体林地等流转新模式;扶持引导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持续开展市级示范社示范场评选工作,发展壮大规模经营,致力专业经营增效、管理服务优化。二是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接续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江河流域生态林工程、城乡绿化和绿色通道工程,持续推进“三个百千”绿化美化,提质量、增效益,不断优化林分、美化林相。三是生态保护攻坚行动。接续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巩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果,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改造面积6.3万亩,完成森林督查问题图斑清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攻坚行动,切实提升资源监管和保护水平。四是林业产业升级行动。接续实施商品用材林、竹业花卉与名特优经济林、林产工业和森林旅游等四大林业产业工程,分产业研究具体推进措施,积极推进海峡花卉文旅产业园、花卉苗木数字产业园、德化国宝竹木加工产业等园区建设,做好助企纾困工作,推动政策措施惠及林农林企。五是科技文化创新行动。组织实施刺桐树、时花、种质资源库等科技攻关项目,加强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配合省上实施智慧林业“123”工程,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抓好惠安县小岞惠女林场等一批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建设,大力传播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理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