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评 说 明
|
|
|
|
/ |
按国家有关行业标准规定执行。 |
|
≥75 |
|
|
≥60 |
|
|
|
|
|
|
|
|
|
1. |
1.1 |
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细化安全生产目标和 |
10 |
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未细化安全生产目标和年度考核指标 |
|
|
|
1.2 |
分解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并进行监测,保存监测记录资料。 |
10 |
无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分解的、未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
|
|
|
|
|
20 |
得分小计 |
|
|
|||
2. |
2.1 |
|
10 |
|
|
|
|
2.2 |
|
10 |
未建立责任制的,不得分, |
|
|
|
|
|
20 |
得分小计 |
|
|
|||
3. |
3.1 |
建立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专款专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
10 |
无该项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不得分; |
|
|
|
3.2 |
足额缴纳保险费, |
10 |
|
|
|
|
|
|
20 |
得分小计 |
|
|
|||
4. |
4.1 |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相关考核。 |
20 |
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缺少相关考核 |
|
|
|
4.2 |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员工应掌握相关内容。 |
20 |
未建章立制的,不得分; |
|
|
|
|
4.3 |
|
15 |
|
|
|
|
|
4.4 |
|
20 |
|
|
|
|
|
4.5 |
|
25 |
|
|
|
|
|
|
100 |
|
|
|
|||
5. |
5.1 |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 |
20 |
|
|
|
|
5.2 |
|
10 |
|
|
|
|
|
5.3 |
|
10
|
全教育培训人员 |
|
|
|
|
5.4 |
|
10 |
|
|
|
|
|
5.5 |
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
10
|
|
|
|
|
|
5.6 |
|
10 |
|
|
|
|
|
|
70 |
|
|
|
|||
|
6.1 |
企业 |
15 |
|
|
|
|
厂址选择、厂区布置和主要车间的工艺布置、主要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建构筑物防火最小安全间距、设备设施、变配电等电气设施、爆炸危险场所通风设施、防爆型电气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双重接地保护、防雷设施、集中监视和显示的防控中心、厂区和厂房照明、人员通行安全路线等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
25 |
|
|
|
|
||
6.2 |
建立设备、设施的运行、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
15 |
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
|
|
|
|
1. 4. 5. 6. 7. 8. 9. |
65 |
|
|
|
|
||
1.木工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2.电气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3.气力输送及除尘系统符合安全要求。 4.机械输送系统符合安全要求。 5.干燥系统符合安全要求。 6.加热系统及加热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7.粉碎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8.人造板机械符合安全要求。 9.储存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10.危险化学品符合安全要求。 11. |
65 |
|
|
|
|
||
变配电系统符合安全要求。 |
10 |
|
|
|
|
||
固定式低压电气线路符合安全要求。 |
10 |
|
|
|
|
||
动力照明箱(柜、板)符合安全要求。 |
10 |
|
|
|
|
||
正常情况下所有用电、配电设备金属外壳及电缆桥架、支架、保护管等均须可靠接保护地线。低压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和电动工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
10 |
|
|
|
|
||
临时用电线路符合安全要求。 |
5 |
|
|
|
|
||
手持电动工具符合安全要求。 |
5 |
|
|
|
|
||
管线符合安全要求。 |
5 |
|
|
|
|
||
|
5 |
|
|
|
|
||
|
5 |
|
|
|
|
||
6.3 |
|
10 |
|
|
|
|
|
|
10 |
|
|
|
|
||
压力容器等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等)符合安全要求。 |
10 |
不符合 |
|
|
|
||
工业气瓶符合安全要求。 |
10 |
|
|
|
|
||
起重机械设备(吊机、吊车、吊具等)符合安全要求。 |
10 |
|
|
|
|
||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符合安全要求。 |
10 |
|
|
|
|
||
6.4 |
|
15 |
|
|
|
|
|
|
260 |
|
|
|
|||
7. |
7.1 |
|
10 |
|
|
|
|
|
10 |
|
|
|
|
||
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在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所设置应急救援器材、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
10 |
未建立制度的,不得分;未设置应急救援器材、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处于完好状态的每处 |
|
|
|
||
1.伐木符合安全要求。 2.打枝符合安全要求。 3.造材符合安全要求。 4.集材符合安全要求。 (1)索道集材符合安全要求。 (2)拖拉机集材符合安全要求。 5.伐区归楞符合安全要求。 6.汽车装车符合安全要求。 7.汽车运材符合安全要求。 |
30 |
|
《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福建省森林条例》 |
|
|
||
|
1. 2. 3. 4. 5. 6.操作前检查被加工木材有无钉子或其他硬物夹入。禁止加工胶合未完全干的木材。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30 |
|
|
|
|
|
7.2 |
遵守劳动纪律和相关安全技术规程。 |
10 |
违反纪律和技术规程的, |
|
|
|
|
|
10 |
|
|
|
|
||
|
10 |
|
|
|
|
||
7.3 |
|
10 |
|
|
|
|
|
|
10 |
|
|
|
|
||
7.4 |
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不应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
20 |
|
|
|
|
|
企业应统一协调管理同一作业区域内的多个相关方的交叉作业。 |
10 |
以包代管的 |
|
|
|
||
7.5 |
建立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
10 |
|
|
|
|
|
|
10 |
|
|
|
|
||
|
160 |
|
|
|
|||
8. |
8.1 |
|
20 |
|
|
|
|
|
10 |
|
|
|
|
||
8.2 |
|
5 |
|
|
|
|
|
|
20 |
|
|
|
|
||
8.3 |
|
20 |
|
|
|
|
|
|
15 |
|
|
|
|
||
8.4 |
|
10 |
无安全预警指数系统的,不得分; |
|
|
|
|
|
100 |
|
|
|
|||
9. |
9.1 |
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确定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 |
15 |
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未明确危险源及 |
|
|
|
9.2 |
对确认的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 |
10 |
|
|
|
|
|
9.3 |
应对危险源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进行监控。在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指定责任人对危险源及危险源监控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和处置。 |
15 |
|
|
|
|
|
|
40 |
|
|
|
|||
10. |
10.1 |
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
20 |
|
|
|
|
|
15 |
|
|
|
|
||
|
15 |
|
|
|
|
||
10.2 |
|
15 |
|
|
|
|
|
10.3 |
|
15 |
|
|
|
|
|
|
80 |
|
|
|
|||
11. |
11.1 |
|
15 |
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没有建立机构或专人负责的,不得分;未建立队伍或指定专兼职人员的, |
|
|
|
11.2 |
|
35 |
|
|
|
|
|
11.3 |
|
10 |
|
|
|
|
|
11.4 |
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结束后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建议, |
10 |
|
|
|
|
|
|
70 |
|
|
|
|||
12. |
12.1 |
|
5 |
未及时报告的、未有效保护现场和有关证据的,不得分; |
|
|
|
12.2 |
|
15 |
无 |
|
|
|
|
|
20 |
得分小计 |
|
|
|||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 |
13.1 |
|
10 |
|
|
|
|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
10 |
|
|
|
|
||
|
10 |
|
|
|
|
||
13.2 |
|
10 |
|
|
|
|
|
|
40 |
得分小计 |
|
|
|||
|
1000 |
得分总计 |
|
|
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